距離去年三月GPT4發布已經過去了一年多。面對AI,人們從最初的恐慌,擔心會被AI取代,到現在很多人覺得AI用起來也沒那么方便,對生活也沒什么大影響。
好像對于AI,人們仍然沒有定論,仍然滿心疑問。比如:AI到底是不是產業革命? AI時代怎么制定自己的成長策略?AI會如何影響孩子的教育?
前段時間,萬維鋼和羅振宇在北京的亮馬河就做了一場關于AI的直播。在直播中,針對上面這些問題,萬維鋼給出了AI時代的10條生存策略。以下是部分精華內容整理,enjoy。
關于AI:先試著用AI替代你自己
總是擔心被AI替代怎么辦?
萬維鋼老師提出的策略是,先試著用AI替代你自己。去探索AI的邊界,把你工作中的所有事,都用AI先做一遍。
一開始,你會嚴重低估AI。比如你要寫個調查報告,直接給AI一個題目讓它寫,它寫得肯定很差。但你不能說一句“你看AI不行吧”就完事,你需要幫它改進工作。你可以把你的工作分解成若干個決策步驟,一步一步各自交給AI去做,你結合AI做的結果再做調整。
先用AI替代你自己,其實核心是掌握主動性。主動地去利用AI,主動地去幫AI改進工作,才能在AI時代不那么被動,自然也就不用擔心被替代了。
AI時代,應該給自己制訂一個什么樣的成長策略?
萬維鋼老師提出的策略是,有個自己的“秘密項目”,做個maker,持續創造,才是這個時代的成長策略。
「秘密項目」的意思是每個人都可以在業余時間搞一個自己的秘密項目,就好像劉慈欣上班摸魚寫小說一樣。別人不知道,也沒必要讓別人知道。
你對這個項目的要求應該是,這個項目必須做出來一個東西,比如一本書,一個應用軟件,什么東西都行。同時,除你之外,至少還有一個人很愿意用它。這會讓你很有成就感。
有人愿意用,這就對你提出了一種檢驗,讓你必須達到某種標準。這個秘密項目會檢驗你之前學的是真技能還是假套路,是知識還是“知識點”。應對考試容易,直面真實世界你必須有真功夫。
不要覺得只有像劉慈欣那種才能干秘密項目,咱普通人也可以。比如,網上有很多那種視頻合集,或者是做個排行榜,推薦你喜歡看的電影、書,都可以算作秘密項目。哪怕是這種小事,都是你在向世界輸出你的價值觀,你的判斷力,都是在持續創造。
AI時代,我們需要新的人才分類方法。可以按照「主動性」水平,把人才分為三類。
第一類是「工藝品」。
他們是傳統教育系統默認的培養對象,主動性極低。
傳統教育不但不知道被動是不好的,而且獎勵被動:從小灌輸“聽話”就是好孩子。所學知識都有明確的對錯,考試考的是標準化的知識點。它培養的目標就是一個能夠很好地遵守規則,按照固定操作流程把一件事做好的人。
工藝品的價值觀是遵守規則,遵循流程,迎合預期。
第二類人才叫做「玩家」。
玩家也遵守規則,但玩家不尊重流程。
這是因為玩家根本不在乎別人的預期標準,他有他自己的「想要」。他想要的東西往往不是任何機構能分配給他的,所以他必須自己想辦法得到。他的行動沒有固定流程,他必須自己計劃自己行動。
這就好像打游戲一樣。平庸的工藝品打個游戲都得先找攻略,而玩家卻在用試錯的方法尋找別人尚未發現的優化路線。
第三類人才是「主人翁」,也可以叫「塑造者」。
如果說工藝品想的是“我要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”,玩家想的是“我要做成一件什么樣的事”,那么主人翁想的則是“我想讓這個系統呈現一個什么樣的面貌”。
主人翁建立和塑造系統,制定規則,從而給其他人創造生存和發展空間。工藝品指望被安排,玩家自己安排自己,主人翁卻是安排別人。
主人翁認為世界是可以塑造的,并且有一種責任感。如果覺得現在哪個系統有問題,他認為自己有責任站出來把它給弄好一點。
所以,AI時代的教育,教育策略應分為上中下三策:上策是塑造主人翁,中策是鍛煉玩家,下策是培養工藝品。